10月29日,第二届大湾区金融论坛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宣讲会在深圳市宝安区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IMF)、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深圳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承办。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时卫干,IMF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IMF研究部经济学家Galip Kemal Ozhan,IMF研究部经济学家Eric Huang,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院长庄毓敏,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宋科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和发表演讲。
朱信凯在开场致辞中提到,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力量。今天举办第二届大湾区金融论坛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宣讲会,既是延续中国人民大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又是服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金融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本次论坛汇集政产学界专家,围绕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金融发展相关议题,期待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推动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时卫干对参会的专家及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但保持稳定增长是各国共识。他分享了深圳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情况:GDP增长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进出口总额、工业总产值等数据表现亮眼。深圳还是创新之城、科技之城,研发投入规模庞大,占比超出全球多国;拥有众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积极出海拓展市场。在金融方面,深圳排名全球金融城市第九,金融科技中心排名第三,聚集了一大批金融业头部机构。此外,时卫干还介绍了深圳最近的政策动向,包括发布创业投资行动方案、推动上市公司产业并购重组、调整房地产贷款利率等,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庄毓敏在会议主持环节中指出,2024年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全球经济变局的大背景下,中国金融发展的独特路径和成功经验对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共同讨论“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金融发展”相关议题,凝聚各方智慧,积极推动全球经济形势和货币金融领域的研究,为世界经济繁荣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随后,Steven Barnett以“全球前景与政策:政策支点,不断上升的威胁”为题对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进行了宣讲。报告显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速稳定,但产出表现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全球经济已基本恢复到稳定增长状态,但平均增速预测为3.2%,远低于新冠疫情前的3.8%。报告指出,亚洲新兴国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中国将持续为全球经济贡献将近1%的增速。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冲击后,许多新兴国家经济体出现了疤痕效应,难以从冲击中恢复,成为全球增速低于冲击前的主要原因。当前全球经济仍有下行风险,但软着陆有望实现。对于如何做得更好,报告提出了四点建议:通胀水平正常化、降低债务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和加强国际合作。报告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预计2025年底将恢复正常水平。为促进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政策应着眼于鼓励创新,改善资源配置,促进人工智能应用,这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增长。
王一鸣围绕“宏观政策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开启宏观政策的三重调整,即货币政策打出“组合拳”、加码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增长的结构性改革。他指出当前中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面对房地产需求的巨大缺口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艰巨任务,应着力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扩大开放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他还强调要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转型的适配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发展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他表示,中国经济已呈现趋势性恢复态势,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转换将推动中国经济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Galip Kemal Ozhan在主旨演讲中对当前的全球通胀浪潮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本轮通胀表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由能源依赖和价格灵活的行业驱动,能源和食品价格冲击加剧了这种情况。他强调,通货膨胀与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性有限,并观察到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在大流行后变得更加陡峭,这表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发生了变化。他认为,在普遍的供应瓶颈中,各国央行应尽早干预货币政策措施,以实现更有利的政策平衡并迅速缓解通胀。基于此,他建议各国央行在其货币政策框架内明确定义采取先发制人的紧缩政策的条件,并利用增强的经济模型和特定行业数据来提高通胀预测的准确性。最后,他强调了全球协调的紧缩政策在对抗通胀方面的重要性,并认为关注核心通胀是制定有效货币政策以应对全球通胀飙升的复杂性的最佳方法。
李礼辉围绕中国养老金融话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快的挑战,养老金融作为双向延伸的金融业务,具有超大群体、超长周期、超级规模的潜力。当前,我国的养老金融体系虽已初具规模,但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仍处于初级阶段,覆盖面有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高端、中端及普惠性养老服务,并加快养老金融创新,为养老服务提供市场化、可持续的金融资源。同时,强调养老金融制度的专业化、长周期、可持续特性,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惠及人民大众”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进一步推进包括养老金融在内的智能化数字金融创新;完善专业化的养老金融制度保障,打造大众化、长周期的养老金融模式。
Eric Huang就结构性改革的实施难点及其突破路径发表主题演讲。研究表明,尽管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外部环境能够影响改革进程,但主动构建社会共识的策略更为关键。Eric指出,制度改革可接受度低是改革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而主动构建社会共识的策略尤为关键。在政策社会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中,公众的信念和认知往往比个人特征和经济利益更为重要。有效的政策沟通不仅能够影响公众认知,纠正误解,更能够推动政策偏好的形成。其中,阐明改革必要性和政策效果尤为关键。为推进改革议程的持续发展,Eric建议构建更全面的政策工具箱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早期、双向的公众对话机制;二是制定充分的利益受损方补偿措施;三是通过试点和渐进式改革稳步推进;四是依托可信赖的制度机制增强改革共识。他特别强调,决策者需同步实施多条策略,确保政策设计与社会利益相关者早期讨论共同设计,以凝聚共识,增加信任。
吴晓求在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如果2024年能够实现5%的增长,中国经济将会超越一百三十万亿的规模,2024年人均GDP将可能达到13000美元,为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进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经济必须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迭代,其中金融的作用至关重要。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诸多挑战,中国政府各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以稳定经济,包括优化地方政府债务、保障低收入阶层转移支付、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注资等。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尤其是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如互换便利和回购增持再贷款,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将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信心,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助于修复社会资产负债表,拓展消费,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王廷惠以“广东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她指出,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省在产39个工业行业大类增长面达71.8%,工业投资增长9.1%,占全部投资比重创新高,特别是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进出口总额增长,发挥外贸主力军作用。新动能投资较快增长,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新产品产量增加较快,新产业和新模式涌现,新动能和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她指出,广东发展也面临挑战,包括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县、镇、村仍然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她认为,广东具备显著综合优势,包括地缘优势、市场优势、平台优势、政策优势、创新优势、历史优势、文化优势等,经济发展必将进一步呈现结构向优、动能向强、运行向上、经济向好态势。展望未来,广东将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责任,通过进一步高质量深化改革、高水平扩大开放和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巩固并提升综合优势,为全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人员撰写的经济概览,着重分析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并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每年春季和秋季发布。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长期稳定合作伙伴,每年定期联合发布该项报告,共同致力于货币金融战略的研究和探讨。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世界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变局与中国金融发展”主题论坛,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太首席经济学家夏乐主持。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亚洲研究主管李琳,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首席银行业分析师肖斐斐,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实践教授、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肖耿,建银国际证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赵文利,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钟红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宋科作会议总结发言。(记者 王祯祯)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