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论坛举办。本次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的分论坛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
(会议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创办通州·全球发展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聚焦全球发展,构筑高端对话平台,努力为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智力支撑。本场分论坛聚焦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对维护全球金融秩序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与公平,推动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他表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经济与金融领域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学者及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寻求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本场分论坛以“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为主题展开,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碰撞思想火花、阐发崭新思考,共商金融治理改革,以交流凝聚智慧、以对话形成共识,携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助力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发展。
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国际委员会主任韩升洙以“多边主义与推动全球金融改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多边主义在塑造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经济转型正是多边主义带来积极效应的典型案例。然而,当前多边主义正面临严峻挑战,现有的多边机构存在结构性局限。这一结构并未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而同步发展,所以需要进行全面改革,以重建国际信任。相信通过全球合作,世界将朝着更加公平、稳定与繁荣的国际秩序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发表题为“储备货币积累、金融武器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碎片化”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如何改革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降低非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积累储备货币的必要性,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点之一。国际货币体系碎片化的进程已经开始,未来可能产生基于地缘政治基础的货币集团。中国应当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努力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多边国际组织的权威,推进不同形式的国家间的金融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主持致辞及主旨演讲环节。她表示,如何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将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东南亚区域合作,践行多边主义。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以“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演进与治理改革”为题发言。他表示,当前治理体系面临单边主义与多边合作冲突、新兴市场与西方国家话语权不匹配、全球治理的公共属性与西方霸权相矛盾以及美元主导的“制度非中性”问题,因此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至关重要。
中国金融出版社原总编辑郭建伟以“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金融治理新机制”为题发言。他表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正在向多元化发展,金砖国家需要健全本币跨境结算体系,人民币有潜力成为区域锚货币。建议建立金砖国家跨境清算平台、形成本币自由兑换机制、设立金砖国家联合基金,以推进金砖本币使用区域化。
上海华瑞银行董事长曹彤以“数字人民币海外发展的建议: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为题发言。他表示,数字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人民币应抓住这一机遇,以数字化为动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长江以“气候变化与金融失序:全球治理中的‘双赤字’问题”为题发言。他表示,全球治理面临显著的“治理赤字”问题。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和低碳转型,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宗鑫以“跨境风险传播与防范”为题发言。他认为,高水平金融开放能促进经济发展,然而金融开放在金融市场一体化、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跨境风险传播的渠道。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需及时掌握金融风险跨境传播的时机和程度,确保供应链和金融安全。
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芳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和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邓晖参加会议。(记者 王祯祯)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