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夏季峰会成功举行

6月25日,2024年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夏季峰会在京成功举行。峰会由商道融绿主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联合主办。来自监管、市场和学术界的20余位专家围绕“信息披露与有序转型”这一主题发表演讲或参与对话,200多位与会代表现场参会。

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理事长、商道融绿董事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中国顾问郭沛源主持本次峰会。他介绍,转型金融是当下热点议题,在全球范围内,企业运营和金融机构的资产组合均面临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但这其中也蕴含巨大商机,可以催生金融创新。同时,有序转型和公正转型也是各方关注重点。本次峰会旨在探讨中国转型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分析可持续信息披露特别是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和企业实践,及其在转型金融中的作用。


第一轮主旨演讲环节聚焦转型金融的政策与实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负责人Eric USHER指出,UNEP FI发起的负责任银行原则(PRB)、可持续保险原则(PSI)等倡议框架,与中国在气候变化减缓、转型金融和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重点政策高度一致。中国有26家银行签署了PRB,代表了超过28万亿美元的总资产,是PRB签署银行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促进向低碳和可持续经济转型方面充满机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研究司二级巡视员李晓文强调了转型过程中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金融机构需要客户的积极配合,才能更好地评估项目和资产的气候风险。提升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有赖政策协同推动及科技金融的支撑。


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副主席Mary SCHAPIRO发表视频演讲。她指出,中国对全球实现实体经济的净零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碳中和需各行业积极行动,扩大转型金融的规模及实施转型计划。GFANZ欢迎中国的金融机构参与其工作,开发加速全球转型所需的金融工具和方法,期待与中国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合作。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汪义达指出,转型金融是降碳减排的客观需求,是绿色金融的必然延伸,是应对气候行动的重要共识。当前,转型金融的发展,仍面临公正转型、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提升,配套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他通过两个投资案例,分享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助力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

江苏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袁军强调了转型金融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享了江苏银行负责任银行建设情况,并围绕战略部署、数字赋能、创新产品、开放合作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江苏银行推动转型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

第一轮圆桌对话环节围绕“有序转型”展开,由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秘书长、商道融绿副总裁钱强主持。穆迪评级亚太区可持续金融-信用分析副总裁、高级分析师汪洋表示,在投资新兴绿色科技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中,政策不确定性是亚太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具体的可持续的政策支持能够支持企业在新兴绿色科技方面的投入,支持企业有序碳转型。恒生指数公司可持续发展及新兴业务总监王太阿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降低碳排放,中国制定了明确的“双碳”目标,绿色转型是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化石燃料仍占据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非化石燃料的比例需进一步提高,储能等相关技术亦有待发展,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也仍有升级的空间。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恒生指数公司提供不同的指数方案,方便投资者把握绿色转型中的相关机遇。恒生的低碳指数将低碳元素纳入考量,绿色经济主题指数则有助投资者布局清洁能源、电动车、氢能等在绿色转型中发挥较重要作用的相关行业。联想集团ESG与可持续发展负责人、联想中国平台ESG委员会秘书长王旋表示,有序转型应坚持长期主义,有目标、有体系、有步骤地推进数智化、绿色低碳化转型。以科技创新赋能,助力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着力发展负责的AI、普惠的AI与绿色的AI,共建ESG良好生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认为,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服务沿线国家转型赋能的机会,中国企业可通过提供绿色技术及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项目所在国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区资深主任张晓华表示,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转型计划、提高气候信息数据的治理和披露能力是推动有序零碳转型的核心和关键。

成果发布环节,郭沛源介绍了《A股ESG评级分析报告2024》的主要发现,并发布商道融绿ESG LEAP受评企业沟通平台,以及ESG数据一站式平台。A股ESG评级分析报告显示,A股上市公司ESG综合评级稳步上调,中证800成分股ESG绩效得分中位数实现较大幅度提升;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发布率持续攀升,ESG指标披露率和披露质量均呈现加速提升态势;ESG绩效头部的上市公司提升速度仍明显高于尾部上市公司,同时,处于较低评级的公司数量显著减少;ESG风险整体水平稳中有降,但风险事件数量仍然处于高位;ESG择优策略相对于基准指数具有超额收益,具有行业实质性的ESG议题长期对股价有传导机制影响效果。郭沛源表示,ESG LEAP受评企业沟通平台可供受评企业和评级机构进行沟通,并通过全方位精准对标,助力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力;ESG数据一站式平台(CHINA ESG HUB)则是一个创新的ESG信息共享平台,旨在为国内外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关于中国ESG市场的全面、实时的ESG数据访问渠道。通过一站式平台,用户可以轻松获取关于中国市场ESG的主要统计数据、政策动态、分析研究和培训课程。
穆迪评级亚太区可持续金融-信用分析副总裁、高级分析师汪洋介绍了近期研究成果,指出减碳政策将支持中国清洁科技以及经济发展。

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副理事长、宇泽慈心发起人安国俊发布机构责任投资能力评估体系(RICE)。她指出,构建资管机构责任投资能力评价体系(RICE)正当其时,可展现我国资管机构责任投资的发展进程。RICE评估涵盖战略、管理、产品、气候、披露、倡导六大维度,对221家金融机构的责任投资现状进行评估;评估显示,9家公募基金和2家保险资管机构达到较好的水平。安国俊表示,项目团队将继续完善RICE评估方法,推动金融机构提升责任投资能力,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持。

第二轮主旨演讲环节,浦银安盛基金价值投资部总经理杨岳斌发表了题为“ESG与价值投资有机结合方法论——资本配置篇”的演讲。他表示,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峻的挑战,价值投资者会针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气候相关类、ESG补充性的各项非财务信息指标,结合价值投资的理念从“护城河、德才兼备的管理层、经济城堡”三位一体的角度来判断企业内在价值。使用者如何运用这些增量信息,分析对于被考察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各个子项形成什么样的影响,到底是正相关、负相关,还是零相关,应当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而资本配置是价值投资中的核心概念,它关注的是企业高管如何使用留存收益:是进行再投资以促进公司增长,还是通过分红或股票回购将收益分配给股东。通过企业披露的信息,正确理解资本配置对于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至关重要。在中国,资本配置的正确理解和实践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若能正确进行资本配置,将有助于提升其整体资本配置效率和满足国资的KPI考核水平,更有效地进行以气候变化为主线的金融转型。杨岳斌说,浦银安盛专门撰写了ESG与价值投资有机融合方法论——资本配置篇(上、中、下),谨以此文向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献礼。

施罗德投资管理亚太区ESG咨询与整合主管黄丹祺表示,我们持续开发一个健全的气候工具包,以提供更深入的洞察,例如定制的脱碳路径和净零对齐框架(NZAF),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金融投资目标的双重要求。

国际公司治理网络(ICGN)全球治理委员会主席、卡塔尔投资局治理经理Cristina UNGUREANU发表视频演讲。她认为,治理是可持续商业实践的基础,通过强有力的治理,公司可以应对全球挑战、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并取得长期成功。它确保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趋势,而是指导每项决策和行动的根深蒂固的原则。通过优先考虑治理,公司可以为其股东、员工和整个社会创造持久价值。

第二轮圆桌对话围绕气候相关披露展开,由商道咨询首席执行官王昕主持。Impax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可持续投资及投后管理总监李睿认为,人工智能需求的激增要求数据中心和半导体企业更好的管理实体气候风险。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可持续投资中国区总经理、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理事关睿认为,气候信息披露对于所有利益相关方有效管理气候风险并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展望未来,AI科技将提高气候模型精度,支持更多气候投融资产品创新。晶澳科技监事、 ESG与可持续发展部总监、可持续发展官李京认为,气候信披和ESG不是营销,而是目标,是企业识别风险敞口、提升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手段。ESG脱虚向实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香港分部主任邓曼姝、亚洲投资者气候变化联盟(AIGCC)中国资深项目经理康琳也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康琳表示,当前机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气候风险和机遇就是金融风险和机遇。与气候相关披露要求的加强与完善,将更加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和活动,支持其风险评估与管理,帮助投资者将资本转向气候减缓和适应的解决方案。圆桌对话主持王昕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共识的达成,气候披露和气候行动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随着面临的要求越来越高,气候披露也从承诺到行动,从指标到目标,到分阶段的进展和相关财务影响……推动企业ESG管理的持续深化。(记者 滕娟)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