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出口超预期,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8月17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2年8月)在线举办。本次分析会围绕“内生动力培育期的中国宏观经济”主题,刘元春、陆挺、李超、易峘、邢自强等多位知名专家共同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代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主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正面临阶段性反弹。从采购经理指数来看,自4、5月份上海开始解封后指标陆续达到50以上,但7月份数据相对6月份出现普遍回落,因解封造成的增速上升效应和经济数据短期的复苏接近尾声。在全球经济陷入滞胀或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目前处于正常状态。

报告认为,当前工业生产整体改善速度缓慢,投资与消费需求不足。伴随着一系列结构性改善,高技术行业和采矿行业的增长率相对较高,服务业较低。生产价格指数的持续下降趋势对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存在一定的有利作用,但同时也表明对工业品的需求整体相对薄弱。从消费方面来看,整体消费与网上消费的同比增长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造成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的原因主要为受季节性条件与疫情因素影响的食品价格上涨明显。

报告指出,中国出口超出预期,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增长效应逐渐削弱。疫情爆发后,中国的进出口增长率相对稳定,韩国、美国、德国等主要外资来源地国家仍保持较高对华投资,国际贸易顺差积累快,助力国内整体GDP稳定增长。但房地产风险、汇率风险等短期金融风险得到一定程度释放,解封带来的短期经济增速改善效应正逐渐退却。

报告强调,第三产业和民间投资尚未得到启动,中国经济持续性内生增长动力来自于民营企业。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延续去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目前维持在5.7%主要是因财政政策和国有企业在经济下滑通道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受疫情影响,第三产业服务业受到的不确定性冲击严重,限制投资热情。为进一步稳定经济、稳定就业,民营部门投资急需启动。

报告建议,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注意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要高度重视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降低对国际经贸环境改善的过度期待,提防包括贸易战、金融摩擦、科技摩擦短期难以缓解甚至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二是,要促进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转变,加强防控工作要继续加强科学性,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关系。三是,稳供给和扩需求政策双管齐下,为宏观经济创造稳定的环境。总需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解决好“六稳六保”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平衡问题。四是,要重点关注就业,改善就业缺口。如果年轻人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将造成社会稳定的隐患。

报告认为,社融和信贷在支持经济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融存量同比增长率在今年以来一直着保持相对稳定。从内部结构来看,政府债券表现出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与此同时,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开始下降。报告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带动存款利率下降,为实体经济进一步复苏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编辑:王祯祯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