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特大暴雨的安全风险治理

日前,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32期),本期论坛聚焦“特大暴雨的安全风险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代表课题组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聚焦特大暴雨的安全风险、涉灾群众的安全需求、防灾应急治理体系三大问题。

人类始终在与自然灾害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大暴雨作为巨灾,是全球直面的治理难题。此次7·20特大暴雨灾害应对中,各方面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发挥出了应急救援的成效。客观上存在的个别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机制、提升技术、风险共担等方式综合改进,更好地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报告提出,在应急管理和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做足风险防治,在认可应急管理成效的基础上,要关注存在的一些差距问题,比如新型风险的管理问题、救灾技能与灾害认知的问题、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的问题,以及危险区域与设防标准提升的问题。

报告指出,要形成以群众为中心,以人民的生命安全需求为中心的应急救援。涉灾群众的需求包括生存需求,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要有食物、住宿、医疗、衣服等等迫切需要解决生存需求。除此之外要解决生活需求,涉及到交通出行、子女安置、心理疏导等。另外,还有包括通电通水通路通讯通气、社区清瘀、防疫消杀、心理疏导等群众的生活需求,此外,还包括社会生产需求,要及时排洪,抢救农作物,受灾农田的补种改种等。

报告为防灾应急治理体系提出三条建议:有效的高危预警、科学的应急决策和全域的联合应急。

有效的高危预警分为三个要素,即预警+有效+前置。第一是精细的高危预警,充分发挥第一响应人的现场预警。第二是完善高危预警的联合发布和快速响应机制。第三是要建立健全有了高危预警,要通过重建阶段的安全风险根源处置机制等一系列根源性的工作。

科学的应急决策也分为三个要素,即知己知彼、动态调整、综合决策。知己知彼,即不仅要了解灾害和安全风险,还要了解自身的实际承受能力,基于承受能力来做应急决策;动态调整,即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当中,能够上下游的实时联动,实现精细的合理化错峰泄洪;综合决策,即做好规避风险,提升应对能力,做好相应的兜底工作,发挥社会共担等相应的具体工作。

做好全域的联合应急工作依然为三个要素:依靠专业力量、联合社会力量、形成优势互补。要健全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功能的机制,能够更好满足涉灾群众多元化的安全需求。

报告强调,围绕着安全风险、群众安全需求和防灾应急治理体系,市县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与风险相匹配的治理现代化和公共安全体系。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