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期论坛聚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进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进程”这一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对于历史具有十分独特的见解,这种历史自觉在理论上很快就落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经济发展纲领上。同时,历史的自觉也会转化为理论的自觉。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加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的研究,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际,这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我们把这种发展看作是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看到,继承性创新、集成性创新和原始性创新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学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一时期值独创性的、创造性的理论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理论。第二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包括新中国成立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创造性的贡献包括: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步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制度转型和生产力持续高速增长,并在理论上进行了精确的概括。第三阶段是1978年到2012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中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创造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经济制度理论、经济改革论、市场经济论、科学发展论、改革开放论。第四阶段开始于党的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百年来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辉煌历史。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文科资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理事洪银兴演讲的题目是《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包容性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他认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效率、公平和发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尤其要强调共同富裕问题。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我们面对的问题是相对贫困仍然存在,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发展水平原因、体制和政策原因以及权利不公平原因。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现代化的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解决效率与公平的包容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共享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分配制度坚持要素报酬;第二,在区域发展上彰显优势;第三,在资源配置上突出市场调节。按照上述三个总体思路,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有五大思路。第一,在城乡、区域现代化中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主要需要解决区域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和乡村振兴等三大发展问题。第二,要素报酬包容公平和效率。关于要素报酬中的效率原则,最关键的是要完善评价机制,按贡献大小来决定要素报酬。关于要素报酬中的公平原则,最关键的是要缩小不同个人所拥有的参与分配的要素的差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第三,缩小财产性收入差距。财产占有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是财富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解决好财产占有的公平权利问题是非常关键的。第四,鼓励勤劳致富。要解决勤劳致富的问题,一是要解决好充分就业问题,二是要准确评价直接劳动在企业效率提高中的贡献,要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真正同步增长。第五,再分配阶段更讲公平。在我们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建的社会保障账户中,要逐步增大国家支付的比重,建立起先富帮后富的实现机制,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上述分析,主要结论为:第一,现代化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目标,体现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特性;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把发展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主线。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党的百年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民族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晶,同时对于整个世界文明走出目前长期停滞的困境也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引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创新史和政治经济学百年的理论创新史,不仅具有中国样本的特色,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价值,这种价值首先体现在中国实践证明了现代化路径在当代世界并不只有一种模式,现代化的路径存在多元化模式,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理论本地化的基本思想蓝本、改革模式以及进一步进行思想创新的基本原则。并且,中国的案例实际上对于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的各个国家,在大转型、大变革过程中,在解决超级问题的超级时代,都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养分和新的理论思路。要引领生产力的发展,要在防止经济过度波动中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生产力理论上有更深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走出目前长期停滞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第一,增长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增长在市场层面、国家层面到底怎么进行布局,政治经济学对此提供了一个全视角的理论体系。第二,对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发展的哲学思考和战略布置已经成为整个新时代、整个社会进行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政治经济学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存在进一步拓宽的可能,存在进一步现代化和世界化的场景。第三,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和大疫情时代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性崩溃,表明了传统宏观调控理论已经全面失灵,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宏观经济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范畴、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战略、政策、实施体系。第四,马克思主义传统政治经济学中对于收入分配的思考、对于整个宏观层面动态资源配置价值实现的思考,在当代具有强烈的世界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上述这四个方面都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新概念、新体系、新规律、新战略举措,这些新的思想完全可以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普适的政策工具。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主要讨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及其历史经验,通过这些宝贵经验可以归纳出共产党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拓展。第一,领导新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始终把实现工业化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而且在矢志不渝地推进。第二,中国共产党锲而不舍地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在1949-1978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工业化的核心是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特点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手段。在1978到2012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我国积极探索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战略和政策的重心逐步转向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新时代,工业化道路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更加强调满足创新驱动、包容和可持续的工业化要求。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与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的三句话可以概括我国工业化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的历程”、“我们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现代工业体系”、“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这三方面成就不仅具备伟大的历史意义,还具备世界意义。一方面,中国工业化本身给世界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道路为世界上希望实现工业化而又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如果要总结经验,主要有三条: 一是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三是积极探索和遵循大国工业化的规律,与时俱进、全面协调地推进工业化进程。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理事逄锦聚主要从宏观经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理论创新。首先,中国共产党对宏观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的理论。第二,探索了以计划和规划形式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理论。第三,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的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理论。第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宏观经济改革理论和以经济手段为主进行宏观调控的理论。第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地提出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第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第七,社会主义政府经济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等理论。第八,统筹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理论和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论。第九,统筹安全与发展理论。第十,将宏观经济调控与国家治理相结合,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对宏观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可以概括为三大经验:一是旗帜鲜明,人民中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二是尊重实践,紧跟时代,对的坚持,错的即改。三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其次,当前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一个问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改革问题,还是要依靠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要深化改革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本动力。第二个问题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要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总体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和确保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第三个问题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靠生产力发展,必须靠全面深化改革,当然也必须靠宏观政策的调节。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