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镌刻前行的印记,鼓舞着奋进风帆的“后两会”,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好风正当时,聚力启新程,与我们相约在这个特殊意义的春天。“乡村振兴”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和关注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较大篇幅对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如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周密的部署。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工程,江苏淮安“强兵兴业”工程为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了一个可供借鉴的优秀模版。
“强兵兴业”工程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全文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科技创新加速和应用加深,2021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呈现出一日千里的蓬勃发展态势。
数字经济是人类生产函数的一场范式变革,是经济运行模式的一次形态重构。强兵兴业的“创新业”,必须认识到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科学推动工业革命的历史拐点上,从基因测序到纳米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计算,从人工智能到机器学习,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数字、物理和生物三大技术领域的互动和融合,正在引发全球经济发生深刻的变革。可以说,始于21世纪初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江苏省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着力乡村振兴治理的基本共同规律,站在党建引领、强老兵、兴新业的利农角度实施乡村更新。通过“系统环境特征、新要素的变化、边界条件反馈”的战略思维,从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作规划,形成了较强的退役军人事务高质量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一是念好乡村振兴的人才经。江苏省淮安市建设了强兵兴业工程乡村振兴实训基地,目前首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班已开班,突出示范培植乡村振兴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念好乡村振兴的“人才经”。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保持“眼光向内”,注意发现和培养退役军人,依托淮安乡村振兴学院,加快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本土力量,成为“强兵兴业”工程的一个缩影。
2020年6月,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了强兵兴业工程“兵书记”培训。培训专门邀请了多名市直机关“一把手”和优秀乡村干部,围绕涉农政策解读、党组织功能发挥、特色产业培育、基层社会治理等内容,为退役军人“加油、充电”,还安排培训学员外出参观考察、开阔视野。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继业表示,广大退役军人素质过硬、群众信赖,在乡村振兴中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从启动实施“强兵兴业”工程,到电梯维保学院、龙虾创业学院、物流速运人才培训班的开建,再到今天的强兵兴业工程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揭牌暨首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班开班,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两多两激”的强兵兴业工程,已显现出蓬勃的淮安效应。
二是创新思维谋格局。“利民不必法古,周事不必循俗。”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品牌变革、技术变革、传播变革、认知变革、关系变革。后疫情时代,强兵兴业工程建设有着“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变”是因为技术和认知迭代,背后是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不变”是品牌建设的本质使然和逻辑承继。
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认为,当下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和经营,面临着“产品迭代、市场迭代、精神迭代”,而基于哲学的系统思考,是产品技术的“始创新”,需要品牌营销的“源创新”来丰富企业管理的“硬制度”,更需要精神上的“人文化”来支撑。要想在“新格局”下勇立潮头,惟有谋求持经达变,砥砺奋进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
目前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为着力建设好周总理家乡的“象征意义”和为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贡献淮安退役军人的力量。在聚焦淮安“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新定位和围绕《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纲要》(以下简称淮安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要素涌动活力迸发的“创新淮安”做出新成绩。
与此同时,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摒弃过去单一部门“单兵作战”的传统思维,创造性地整合资源要素引活水。淮安已组建强兵兴业工程专家智库,首场“献智”邀请智库成员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的企业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如此,该局还从示范基地中遴选出50家规模大、信誉好、承载力强的企业,组建示范基地联盟,引导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目前,该示范基地企业已累计吸纳退役军人1200余名,带动18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创业。
三是产业标准化管理。淮安市建设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遴选优秀的水稻品种、测土配肥服务、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等,引入了现代水稻的植保服务体系。同时整合《欧洲食品标准》、《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相关要求,与相关公司合作,形成农药残留限量数百项、污染物限量等全新的企业标准,并用标准指导生产。通过技术创新,匠心打造农产品的技术体系,实现包括安全控制指标、口感品质指标、膳食营养指标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控,安全可追溯,品质优良化。
产教融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一贯的“职业教育”章节,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可谓开辟了“职业教育”新征程的新境界。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出产教融合的“五个内在逻辑”,即“区域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方向协同”“实践目标与产业资源整合”“技术输出与人才培养驱动”“前沿研究与产业学院共进”“生态优先与高质量发展”。本着职业教育是跨越产业与教育鸿沟、学校与企业界域、工作与学习邦畿的教育宗旨,以职业教育合作培训为载体,实施对退役军人的“提智修为”。
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淮阴师范学院、淮安乡村振兴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盱眙龙虾创业学院、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进行“政校企”协同融合,为淮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注入了新内涵,如共建课程大纲、共管过程教学、共商考核机制。产教融合的嫁接非焊接、构建产教命运共同体等诸多理念,赢得了合作职业教育院校的广泛认同,不但使退役军人实现了从军事技能向职业技能的转变,也打通了就业“堵点”,满足了企业和市场需求。
近期,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常正国在退役军人事务部简报信息上作出了“淮安探索”批示,“强兵兴业”工程品牌图形商标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注册登记,这都是对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的充分肯定。自2019年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组建以来,淮安秉持“创新求变”理念,短短两年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安置、保障等领域形成了多个品牌,彰显出了非同寻常的智慧与韬略。通过政府、企业、院校、技术、资本的多维赋能进行多点联动,以激发主体创新、创业、创生态、创模式的潜力。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敢于创新求变、善作善成,打造了一个在创新中寻求突破的实践样本,体现了退役军人事务高质量发展的“根系数”和“最优解”。
(作者袁清系中国十大品牌营销专家、多家央国企战略顾问)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