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4期)于线上举行。本期论坛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的投资机遇与挑战”,知名经济学家毛振华、李铁、刘守英、秦虹、魏后凯、张琦联合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CMF主要成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秦虹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她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社会资本、社会各界对投资乡村振兴的热情十分高涨,各种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迅速崛起。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些投资取得了成果,但有些投资并不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普遍适用的投资原则或投资模式。在投资理念或投资模式上,过去投资失败的项目大都有房地产开发的倾向,只重视把城市开发的模式复制到农村,或者是房地产开发脱离了农村本地,并且在空间选择上也有所不当。
报告指出,在未来中央对经济发展大规划的前景下,城乡融合发展是社会投资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领域。乡村振兴不能只靠乡村,必须以城带乡、走城乡发展之路,城乡融合的主战场应该在县域,遵循基本规律,让农民变市民,靠城市带农村。如何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将乡村的地、乡村的景、城市的配套、城市的生活以及城乡的人、城乡的产融合起来,从而带动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1、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通过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民就地就业,实施新型城镇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水平,进而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生活水平;2、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要素互动、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3、优化城镇空间,构建中心城区辐射、县城带动、空间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社会融合新格局。
报告指出,城乡投资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空间重塑是基础。城乡融合离不开对土地的重新规划和综合整治,空间重塑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城市居住环境提供了用地空间。第二,要素整合是核心。农村地区的生产环境改善和产业升级是城乡融合的难点和重点,投资主体要导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城市化。第三,组织方式升级是关键。如何将传统的农村农业做出新文章,不仅需要导入各种要素,还需要创新组织方式,通过打造规模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来实现经营收益和可持续经营。第四,配套建设是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需要相应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完善是非常关键的。
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挑战:第一,规划定位难。城乡融合发展首先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居民需求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科学制定全域发展的规划。规划实施主体需要对乡村、产业、民生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判,准确把握乡村发展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好各方面资源。第二,统筹协定难。政、企、民的需求目标是很难统一的,利益也是很难平衡的。城乡融合首先要解决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难题,原来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土地碎片化程度也比较严重,乡村用地的土地性质使其在流通过程中面临着较多难题,实际过程中很多政策尚未落地,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城乡发展的难题。第三,资金平衡难。资金规模需求大、周期长,很难取得短期经济回报。城乡融合需要从区域发展角度来进行全盘考虑,涉及土地整治、居民安置、环境修复、产业导入等,需要大量稳定资金,特别是低成本、长周期大批量的资金支持,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挑战。另外,城乡融合投资周期较长,短期很难盈利,这对投资团队和地方政府都是极大的考验。第四,产业培育难。产业发展基础不足,产业链延伸培育较难。多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一般,可利用的资源有限,产业发展深度不足,产业融合程度不够,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下,城乡融合发展存在较大难度。
独立经济学家李铁指出,目前城镇化进程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一。城乡融合发展的另一背景就是如何发挥城乡各类资源的优势,打破城乡之间存在的各种体制界限来促进城乡同步发展。他表示,当前城乡融合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是非常不均衡的。比如,广大的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远离大城市的远郊农村如何发展,这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他指出,在当前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城乡两头占地的问题特别突出,并且随着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用地还会增加,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闲置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在城乡融合大的政策框架下要妥当解决这个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指出,目前要在一个新的基础上、新的背景条件下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第一, 2020年我们实现了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基础的条件、基础的背景,包括收入水平等整体要素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和提高,整体上最薄弱的、最脆弱的部分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升;第二,在“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两者之间存在三层关系,即在“十四五”期间国家推进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城乡融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在整体上推进脱贫和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在乡村振兴或是城乡融合中要实现几个关键要素的双向流通、城乡产业的对接、城乡基础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立好城乡统一一体化的规划;第四,脱贫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城乡融合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要分类分区域进行推进。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指出,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到后来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城乡融合发展更多强调的是城乡的双向互动,共建共享,强调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包括了五个方面的融合:城乡要素的融合、城乡产业的融合、城乡居民的融合、城乡消费的融合、城乡生态的融合。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地区差异很大,有两类地区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第一类是城市群、大都市区、大城市的郊区,这些地区有条件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第二类是县域,中央已经明确把县域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切入点。从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来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体制保障。现阶段来看,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打造城乡发展的共同体,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产业共同体、教育共同体、医疗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生态共同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认为,之所以现在要提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是因为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是存在问题的,仅通过城市化是无法很好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人”。最大的问题出自三类人:第一类人是40、50、60后,他们的问题是未来在哪里老去。第二类人是70后、80后,他们的问题是未来的落脚点在哪里。第三类人是孩子,他们的问题是对城市的情感问题和他们直接接触、感受到的不平等带来的心理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业”。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取决于农业的回报。第三个问题是“住”。乡村盖的房子利用率极低,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回到村落变成大量的闲置资本。第四个问题是“占地”。现在整个农村的占地面临的问题在哪里?最大的占地是农民的住房。这些问题本质是什么?是整个中国的城市化模式造成的,即“回村”的城市化的模式。要理解城乡融合,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完全由单纯的城市化的模式解决不了中国的乡村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认为,当前我国提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是恰逢其时的。针对城乡融合,分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城市对于周围的县城和农村会产生辐射,但是在边远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如何进行城乡融合,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县城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教育、公共卫生、文化等设施高度集中于县城,下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工作,我们要层层推进,首先要把县城的工作抓好。要大力发展县城,国家应该出台一个指导性意见,因地制宜出台政策,而非单纯强调全面开花,造成土地和资源的浪费,要把县城经济巩固好、融合好,进而成为城乡融合的堡垒。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