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到2035年之前,中国应该还有每年8%的经济增长潜力

3月18日,“中国经济观察(CEO)第56期:两会之后的政策与经济”在北京顺利举行。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就“中国经济将面临的挑战与如何应对”进行了深度解读。他表示,到2035年之前,中国应该还有每年8%的经济增长潜力。但他同时强调,要实现高质量增长,必须解决环境问题、碳达峰问题、碳中和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和“卡脖子”问题等。

林毅夫在会上表示,中国未来发展面临各种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等。同时,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因为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的期望,同时还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等。面对这些挑战,他认为首先要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这点至关重要。

林毅夫预测,2025年我国的人均GDP将超过12353美元,完全有可能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他认为:“如果中国变成高收入国家,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可以翻一番。到2035年,我国的人均GDP应该在23000美元以上,按照2019年的美元购买力来看,我国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如果用同样的方式来做研究,从收入水平的差距来看,从2036年到2049年中国每年还有6%的增长潜力。因为收入水平代表产业技术水平,代表劳动生产率水平。如果以这个潜力,同样是按高质量增长,要解决环境的问题、污染的问题、碳中和的问题,还有应对“卡脖子”的问题,能够实现4%左右的增长。如果能实现4%左右的增长,到2049年我国的人均GDP可以达到美国的一半,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关于“为什么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问题,林毅夫指出,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加以分析。2000年,八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加拿大)这八个国家的GDP加起来占全世界的47%。也就是说,整个20世纪是由这八个国家来主导。到了2018年,这八个国家的GDP降为全世界的34.7%,已经失掉了主导世界的力量。当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时,二十国集团取代了八国集团。对于这种变化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和中国。“经济是基础,美国的影响力在下降,中国的影响力在上升。”林毅夫如是说。

他进一步指出,到2049年,如果能实现前面讲的发展水平,中国的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二分之一,中国的人口将是美国的四倍,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北京、天津、上海,加上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东部沿海五省,人口加起来有4亿多一点,这些省份的人均GDP可以达到美国同水平,它们的经济水平达到美国的同样水平。中国还有中西部10亿人口,人均GDP是美国的三分之一,经济规模和美国相当,中西部在追赶阶段,经济增长很快,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可以快一些。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林毅夫坦言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但他表示发生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多数都是技术已经发展到世界最前沿的发达国家。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出现人口老龄化,代表劳动力供给的速度下降,甚至不增长了,那么再加上它们的技术在全世界是最前沿,当然增长就非常慢。“中国现在就发生人口老龄化了,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2.6%,我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利用后来者优势,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往高附加值产业配置的空间非常大。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即使人口不增长,如果中国能用后来者优势,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往高附加值的产业去配置,中国经济也可以比发达国家增长得快。再加上中国退休人员非常少、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而且劳动力决定于人口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我们应该提高效率水平。”

他指出德国在1946年到1962年间,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长率是0.2%;日本在1956年到1972年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长是1个百分点;韩国从1985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人口增长是0.9%;中国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3%,将来也许会降到0%。即使不考虑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产业配置到高附加值的产业的可能、延长退休的可能,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能,那中国跟日本、跟德国、跟韩国顶多也就是一个1个百分点的差距。

林毅夫表示,如果能够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政策导向,他相信,到2049年,中国可以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可以驾驭“百年未有之变局”,为世界重新构建一个稳定的共享繁荣新格局。

本文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