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0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下的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与会嘉宾围绕“财政货币政策合力,稳定市场主体发展”、“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硬核抗疫,金融科技站上新风口”三大主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顾问王兆星,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顾问刘克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许红海,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金卫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东盟与中日韩(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原主任魏本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国刚,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秘书长、央行科技司原巡视员杨竑等来自国内外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金融实业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展开研讨。
7月25日上午举行的“开幕仪式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主持。
刘元春副校长致开幕辞,他指出新冠疫情的冲击加速了全球发展格局的裂变,全球经济的深度下滑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同时,中国经济、中国金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经济激荡和大国博弈交织的窗口期,在中美冲突升级的环境下,探讨如何布局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为基础的新格局、新秩序,使金融能够进一步在开放体系下服务于民族崛起、大国复兴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时代问题:第一,如何进一步进行金融开放,更好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第二,如何在中美冲突之中,使中国金融进一步发展、金融风险进一步可控;第三,人民币如何进一步国际化,同时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监管体系以及有效的改革路径。
孔丹副理事长也发表了开幕致辞,他表示“2020国际货币论坛”是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合作项目。国际货币论坛一定能够成为新时期推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服务保障“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重要的决策依据。高水平金融智库“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中信基金会将聚焦金融领域政策和前沿问题,为新形势新格局下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献计出力,为“一带一路”沿线乃至全球的金融合作贡献中国方案。
IMI副所长王芳教授对《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进行了解读。她提到,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达到3.03,同比增长13.2%,在世界经济贸易结构变迁和国际货币格局调整中保持定力。目前,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也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的主要计价货币和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今年报告的主题为“上海如何建设全球金融中心”,从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机遇与挑战等多个维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基础条件和发展策略等重要问题。明确提出上海应当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建设成为科创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协同发展的全球中心城市,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报告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将“上海价格”打造为全球人民币资产以及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的定价基准;完善营商环境,集聚世界高端企业和高级人才,吸引全球优质资本和优势资源,不断追求科技进步,引领全球产业升级,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构建鼓励创新、平衡风险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应对投机冲击和管理重大风险的能力。
主旨演讲环节由IMI所长张杰教授主持。吴清副市长、高培勇副院长、刘珺行长、肖钢主席、王兆星副主席、刘克崮副行长、吴晓求副校长先后发表演讲。
吴清副市长以《全面强化上海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核心功能较为完备、对外开放持续扩大、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法治和监管环境持续完善,为下一步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全面强化上海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功能:第一,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第二,强化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依托自贸试验区及新片区打造统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枢纽;第四,营造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和国际一流的金融生态。
高培勇副院长以《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配置思路应有所改变》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到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既不同于疫情之前,也不同于高速增长阶段,对于经济形势的把握必须要在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前深入一步。第一,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要有两个参考系,通过与2019年的实际状况和疫情前的预期分别进行比较,把常态性的变化和疫情所带来的变化区别开来;第二,对宏观政策的配置分析要坚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要针对不同性质的困难、风险和挑战实施不同取向的宏观政策。
刘珺行长以《人民币国际化的数字维度》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演讲指出:首先,主权货币国际化之锚是综合国力。不管如何设计国际货币格局,主要锚货币的话语权取决于主权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货币国际化经典理论遭遇实践挑战。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只是主权货币的组合,而且是数字货币与主权货币共生和相互交织的新格局,人民币国际化2.0版必将是注入数字元素的体系竞争。最后,人民币国际化需兼顾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变化。
肖钢主席以《多措并举,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我国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有利于扩大资金来源、深化市场估值和定价体系、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应加快金融市场要素改革、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应统筹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国际协调工作,在发展中寻求合作机会。
王兆星副主席以《深化金融改革与开放,打造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到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面临更加困难、更加严峻的形势。与2008年不同,金融没有成为本次危机的源头和罪魁祸首,相反金融成为支撑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因此,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打造提升一个国家金融核心竞争力,具有更加强烈的紧迫感。提升我国金融核心竞争力建议从以下方面展开:建设吸引和凝聚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加强和完善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深化金融机构内部改革;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创造更好的条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深度地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刘克崮副行长以《深化实体经济和金融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互利共赢、和谐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他分享了对“一带一路”合作前景的四个基本认识,指出互利互补是“一带一路”合作的根本基石,互信互助是“一带一路”合作深化和升级的核心,突出重点、全面多元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长期形态,建立亲密稳定的战略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合作的有效保障。另外,他还阐述了国际合作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看法。
吴晓求副校长以《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彼岸》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已取得重大成就,目前市场规模达到50万亿人民币。中国已经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如何发展资本市场的问题,下一阶段将重点实现如何到达中国资本市场的彼岸——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问题。这需要做到:第一,继续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开放;第二,完善法律制度,体现法的力量;第三,契约精神;第四,透明度。金融开放是未来面临的重大任务,其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开放是重中之重。
当天下午,“财政货币政策合力,稳定市场主体发展”、“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硬核抗疫,金融科技站上新风口”三大主题平行论坛同时举行。
平行论坛一“财政货币政策合力,稳定市场主体发展”为线上闭门研讨,由IMI联席所长贲圣林主持。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国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中证金融研究院原院长刘青松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圆桌研讨环节由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主持,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东盟与中日韩(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原主任魏本华,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原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副局长方昕,衍生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衍国际咨询公司董事长冯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贾俊雪、党委副书记钱宗鑫,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专项基金副主任刘立刚等近十位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
平行论坛二“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由IMI副所长涂永红主持。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先后发表主题演讲。之后的圆桌研讨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青主持,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金融学会秘书长周月秋,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院长汪昌云,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实践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郭建伟,中拉合作基金首席风险官范希文,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钟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颖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秘书长许东等十余位嘉宾展开了深入研讨。
平行论坛三“硬核抗疫,金融科技站上新风口”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主持。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秘书长、央行科技司原巡视员杨竑,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IMI联席理事长曹彤,蚂蚁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经理王佐罡,腾讯金融研究院秘书长杜晓宇先后发表主旨演讲。圆桌研讨环节由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总裁闫文涛主持,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神州信息副总裁马洪杰,同盾咨询首席专家杨景香,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教授、前国际电联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主席文武,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应用金融系副系主任郭彪,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总监朱太辉等嘉宾参与了圆桌研讨。该平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联合承办。
来源:国际货币研究所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