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图景

组文第二篇:

农村集体经济图景

文/涂成

如果给你200万,你会拿来做什么?天上掉下的馅饼,是坐享其成、挥霍一空,还是发展产业、投资理财、做大集体经济,不断积累财富?

如果给一个村集体200万,200人的村庄可以每人分得1万元,大家皆大欢喜。可是有一个前提条件,这200万元是国家财政投入的,资金不但要求保值增值,用途也会被严格监督。这笔可贵而又“棘手”的资金,怎么使用,是投入产业经营、提供服务、资源有效利用”;或是自办村集体企业,以村集体合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还是以资金入股,投入工商企业混合经营,分享每年收益分红?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

三月末,在返潮季的“回南天”里,我们采访组一行从春寒料峭的北京来到了阴雨绵绵的八桂大地。春雨贵如油,经历了一冬的寒冷和少雨,田里的农作物嗷嗷待哺,期盼着早春的雨,积蓄生命的力量,生长、发芽;恰如祖国西南这片红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他们也期盼着一场场“春雨”,辛勤劳作,努力奋斗,积蓄着致富的力量,用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番禺之南”的广西,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财力还较为薄弱。面对发展滞后的农村经济“短板”,如何把有限的资金投在刀刃上,为集体经济的发展趟出一条可行的路子,以点带面促进广西全区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广西财政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带着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和疑惑,我们急切想要看到蓬勃发展的广西农村集体经济样板,期待从中探究出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村集体如何获益

“我们露圩村,地处南宁市1小时经济圈,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古辣,车程仅仅10分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深呼吸两口氤氲着泥土和青草芬芳的清新气息,还没来得及好好打量雨后初晴的宁静小村庄,南宁市宾阳县露圩镇露圩村的村支书蒙愈福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向我们“推销”起来。

旁边的工作人员笑着告诉记者,从思源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立项开始,以前“木讷少语”的蒙支书便练就了一身“推销”本领,逢人就将思源农业的这个生态观光园广而告之。

露圩村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属山间平原,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620多户村民, 2500多人。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80%。在这个以水稻种植、种桑养蚕、香鸡、旱鸭规模化养殖为主要产业的村庄里,人均耕地仅一亩左右,面积宽广的林地虽有四分之一出租给村民或私人,但利用效率较低。

怎样发展露圩村?作为“及时雨”的国家政策必不可少。2016年,广西被列为全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之一;同年5月份,宾阳县积极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申报工作,并成功入选2016年广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露圩镇露圩村生态观光农业作为9个试点项目之一获得了自治区和市、县财政的大力支持。

有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如何选择适合本村的集体经济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在村委会和本村经济能人的带动下成立的思源农业合作社,有“饮水思源”之意。合作社选择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除了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还要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这样才能吸引游客前来。

露圩村的优势在哪里?思源农业的生态观光园效果图显示,以游泳池、水上漂流项目、葡萄长廊采摘园作为三大拳头产品,辅之以特色农家餐馆、停车场、户外拓展、民族特色节目等项目。生态观光园从2015年开始规划设计,2016年5月1日,已建成的游泳池项目营收20万元,户外拓展项目营收12万元。正在进行的葡萄采摘项目和下步将要修建的食宿、会议中心也在紧张施工中。目前,集会议、住宿和休闲为一体的露圩村思源农业生态+文化观光旅游的田园经济综合体已经在南宁打响了知名度。

露圩村集体经济初具雏形,并呈蓬勃发展之势,村集体和村民如何从集体经济发展中获益呢?《露圩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合同》中规定:思源农业合作社项目总投资1152万元,其中游泳池、停车场、户外拓展三大项目总投资为650万元。三个项目投资中财政扶持资金共计270万元,主要用于硬化村公共道路,安装路灯,修建公共厕所,建设健身场所、文娱活动室等公益事业。合同约定,除流转出租的160亩河滩地和2000多米河流的租金收入(100元/亩)外,思源农业合作社每年要从三大项目经营所得的利润中提取15%作为村集体公益事业资金;租期满后,如不续约,思源农业在所租赁土地上建设的游泳池、停车场和房屋归露圩村所有。

村集体的收益有了保障,思源农业每年从本村招聘近100名工作人员,有效缓解了村门口就业的压力,改善了以往村里青壮劳力外出务工造成的“空巢”现象。蒙愈福告诉记者,思源农业合作社和新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并经营运转后,露圩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了2000元。

“公司+企业+农户”模式

大罗村的小五金制造业作为宾阳县新桥镇的传统手工制造行业之一,历史悠久,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发展壮大于上世纪90年代。双手捧起“大罗牌”钢锉的大罗村五金创业园园长蒙德贝向记者讲述了80多年来,大罗村的小五金制造业如何从祖辈的传承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发展,大罗村已形成规模化的小五金基地,目前有加工厂150多家,主要生产农机具,农机、汽车、建筑配件,大小链条,园艺用具,外贸工艺品等几大优势产品,种类达150多种。主要销往广州、云南、贵州等地并远销越南、老挝、泰国等东盟及德国、新加坡、法国等发达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广西小五金之乡”。

有着悠久的产业历史和深厚的基础,大罗村的发展却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迅速。蒙德贝告诉我们,以前的小五金生产大都以家庭作坊为主,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受到厂房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繁杂以及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规模小、没有出口权等诸多因素制约,“单打独斗”的大罗五金业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滑坡。

为了突破传统手工业发展竞争乏力的瓶颈,大罗村8个生产小组群众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推荐村民代表召开多次会议探讨论证,群策群力后提出了建设五金创业园、注册成立集体制公司,走“公司+企业+农户”模式的发展思路,调动广大村集体成员的积极性,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利用全村闲置的143亩空心老宅基地用于建设创业园,原属各家各户的房屋,无论占地多少,拆迁后均无偿交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建设,成为集体资产。五金创业园规划为小五金生产集中区、环保设施集中排放处理区、小五金产品展销区和产品研发区四大功能区,计划投资9200万元。由村民大会选举的24名代表成立创业园管理委员会,无偿负责创业园全面建设和发展工作。

同时,为了打造“大罗制造”品牌而注册成立的大罗信和五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和公司),隶属于大罗村集体所有。蒙德贝介绍说,信和公司实行“边建设边发展”策略,力争在3-5年完成五金创业园的建设工作,由公司统一调配物资、提供技术、指导生产、科学管理、采购营销、进行招商引资,彻底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组成全村共体的“航空母舰”,增强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创业园与信和公司属大罗村全体村民集体所有,全体村民共负盈亏,共享增值利益。其中,在创业园建设完毕,信和公司运营正常,60%以上厂房成功租赁后,信和公司每年产生的利润,一半用于扩大产业园的产能以及信和公司的投资;30%用于全体村民平均分红;20%用于支持全村公益、扶贫济困、奖励人才等事业。

这个以村民集资、企业自筹、银行贷款、政府财政奖补为主要融资方式的创业园,还旨在与全村非公有经济形成互补,成为全县农民工、个体户、小微企业家培训、学习、交流的基地,起到新农村建设、村集体经济以及扶贫济困的示范村作用。

当问到为什么放下自己企业的发展来运营村集体的创业园时,蒙德贝犹豫片刻,然后坚定地告诉我们,是因为“情怀”。他说,近100年的历史,祖祖辈辈的手艺传承。叫响“大罗制造”品牌是他,也是大罗村全体村民的愿望。

精准扶贫+产业带动

“你们看,等到夏天,荷花盛开,我这里就真正成了‘水里有虾、水面有花、岸上有农家’。那个时候,你们再来,我请你们吃龙虾、看荷花……”在八桂大地上听到了熟悉的湖北乡音,我们格外亲切。

上林县爱行天下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冯应红说起家乡湖北的特产——小龙虾时,更是兴奋不已。“小龙虾适应和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只母虾一年可产卵两次,每次产卵500只左右;生长周期短、收益快,投苗3个月即可上市;小龙虾市场需求巨大,仅广西旺季一天的需求量就在3万斤左右,全国市场更是供不应求。”

在上林县周边,冯应红还没有发现类似的小龙虾养殖基地,这让他在几次考察之后就做出了投资的决定。在考察中,冯应红选准了当地一块经常被山洪冲泡,无法种植的“水泡地”,开始了规划起他的龙虾和莲花“王国”。在他的设想中,云里莲海小龙虾立体养殖基地将风靡全国、烧烤必备的小龙虾以及好种养、用途广的经济作物荷叶莲花作为主打产品。

选中了地方,他马不停蹄地回到家乡,邀请到湖北潜江拥有10年小龙虾养殖经验的技术团队合作,并从家里找到了种荷养莲几十年的高手。带着眼镜的他,每天最自豪最开心的事就是围着自己的王国走一圈,看着自己规划的蓝图一天天逐步变成现实。

云里莲海小龙虾养殖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模式,贫困户以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分红及参与务工,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分红发展集体经济,形成精准扶贫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互带动融合的模式。

在总投资为350万元的养殖基地里,有10户贫困家庭以财政资金提供的5万元无息贷款入股,20多户贫困户与养殖基地签订了劳务合同。目前,合作社已带动了当地贫困户30余户一起发展。对村集体来说,养殖基地建成运营后,除了每年交付的土地流转租金,还要将至少8%的利润上交村集体。

上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面临着艰巨的扶贫攻坚任务。“精准扶贫更重要的是选准产业,以产业来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上林县大丰镇党委书记覃桂南说起扶贫来,一点儿也不见犯愁,他告诉记者,除了云里莲海这个项目,镇里还要为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多找门路,各村也开动脑筋,多方招商引资,推动符合本村实际的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

在云里村,634户2898人里就有111户贫困户,413个贫困村民。当地驻村干部告诉记者,2016年底,已经实现27户108人脱贫。目前,村民人均纯收入已从先前的2800元/年提高到4800元/年,虽然还面临着繁重的脱贫任务,但他们对如期完成精准扶贫目标,带领村民勤劳致富仍然信心满满。

村支书算的一笔账

“空山新雨后”,美景总是离不开山和水。在上林县西燕镇,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畅快呼吸着雨后的清新空气,静静感受着“鸟鸣山更幽”的优雅宁静,我们来到了距离西燕镇6公里的岜独村。

岜独村有13个自然庄,共辖15个村民小组533户2187人,其中贫困户205户,贫困人口874人,全村均为少数民族。岜独村耕地总面积1329亩,人均占有量为0.6亩,以旱地为主;林地总面积10008亩,人均纯收入2250元/年(2014年数据),全村无经营性资产。

相关部门安排了大量资金用于岜独村等12个村的乡村建设深度规划和乡土特色示范建设,以专业完善的乡村建设规划为纲,高效利用各项补助资金,不断完善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村集体产业快速、多样化发展。

据了解,除了资金、资源的大力支持,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还派出6个博士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引领带动、帮助支持当地村组织积极发挥作用。

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动下,岜独村从蛋鸡养殖大省河南引进优秀的蛋鸡民营企业——广西上林县琦润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技术和管理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较强,口碑良好。综合考虑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该公司和岜独村决定将蛋鸡项目的实施区域定于三面环山岜独村拉俭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建设和实施该项目,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蛋鸡项目占地30亩,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试点整合各类资金400万元,其余800万元由琦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批投资。其中,每户贫困户可利用政策性产业奖补5000元,以及小额贴息贷款2-5万元以购买鸡苗形式入股。每年公司、村集体、参股贫困户三方进行利润分成。贫困户除了通过入股利润分成,还可通过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

目前,养殖场已于2016年12月底投入使用,目前存栏蛋鸡6万羽,提供就业岗位20个,带动贫困户80户,全村2187人均可享有项目收益带来的其它福利性补贴。岜独村村支书卢英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前三年每年可获得融资收益24万元,第4—10年,每年可获得融资收益48万元,第11年有权重新与企业签订合约提高融资收益水平。

按第4—10年经营稳定期计算,合作社需支出土地流转费用2.2万元,支出运转综合成本4.8万元,项目利润约为41万元,由村集体、经联社和全体村民个体分享。村集体收益比例约占70%,前期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其中,10%作为奖励资金,对积极参与本项目的工勤人员、管理人员及有特殊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另有10%作为公益金,支持本村公益和扶贫济困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蛋鸡项目之外,岜独村的芒果种植合作社惠及101户农户,一年后即可挂果产生收益;山水牛养殖合作社覆盖50户农户,预期收益可观,岜独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可以提高2000多元。卢英光自信地告诉记者,今年岜独村205户贫困户,874名贫困群众将全部脱贫。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