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作为观测下一年度经济政策的最佳窗口,各界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高度重视。那么,本次会议有哪些新提法,有哪些重点需要关注,多个机构进行了解读。
新提法
“会议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地位。
“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确定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
“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确定了今后3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是三大攻坚战。
“会议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
——确定了2018年的重点工作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定调高质量发展
对于这一发展基调,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经济发展目标由原来的更多重视数量,向增长质量、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转变,具有很重要的标志性意义。这也意味着,原来市场所认为的诸多底线思维,需要随着政策目标的变化而调整。而且,此次会议并没有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因此,我们预计明年需求端管理的措施将较少。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认为,围绕高质量发展要做好8项重点工作,意味着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加快转换增长动力——由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优化经济结构——由制造业引领向服务业驱动转变,制造业本身也要转型升级。可以判断,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恐难以重现以往政府换届带来的高增速效应,居民收入有望继续跑赢GDP,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向70%靠扰,高端制造业和以移动平台为载体的新经济会获得更大的政策扶持。同时,未再提及“适度扩大总需求”,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施政理念正在发生重要调整,将适当提高对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的容忍度。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陈健恒、唐薇认为,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与此同时,指出“要确保换届工作稳妥有序、风清气正,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意味着政府已经不再简单追求经济增长,重心从稳增长更多转向对质量的追求以及结构的调整,且政绩观这一改变,或对未来地方政府盲目冲刺的行为有所改观,也是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的体现。2018年来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这些领域仍将有重要推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今年会议和往年最大的区别是,未来3年的三大攻坚战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2月初政治局会议已经提前剧透,但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攻坚战的重要性。这不是短期内抑制资产泡沫那么简单,而是要在长期内“将防风险进行到底”。
防的是什么风险?会议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金融风险。不管是地产、实体还是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根子都在金融,核心是管住不合理的杠杆。对企业来说,不要脱离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利用过度的杠杆支撑过于庞大的资产,万达不是挨板子的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对个人来说,不要用现金贷去买房,也不要滥用自己的信用,征信将更加严格。对金融机构来说,通道业务将成为历史,牌照将越来越规范,游离在监管之外的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将被清理。对政府来说,不要变相融资,不要明股实债,不要承诺回购,政府举债的歪门邪道将被彻底堵死。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防范风险重在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这意味着,去杠杆依然是重要任务,既要控制货币总量,也要加强金融监管。
陈健恒、唐薇认为,在金融行业GDP占比和贡献持续上升的环境下,金融行业也进入了去杠杆和去产能阶段。目前来看,金融风险的整治重点集中在银行体系,包括银行同业业务和资管业务的调控更是重中之重,未来监管的思路是要引导银行不忘初心,回归传统,集中精力做好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此外,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隐患也是未来的治理重点。
李奇霖也认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任务是防控金融风险,但本次会议并没有明确实体经济去杠杆或者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未来实体经济去杠杆节奏上可能会有所放缓,可能是考虑到居民部门杠杆率近两年有较快上升、地方债务严监管,可以转移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的主体,加杠杆的能力与意愿有所降低。但在趋势上,预计会持续强化杠杆控制,对于金融监管的基调并没有放松。
本次会议有个新提法,要求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这可能意味着在统一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的情况下,整体严监管的同时,会在节奏上更好把控,毕竟过快的监管措施出台可能会有一些负面冲击,有违良性循环的宗旨。
王青则认为,近两年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变化特征是:企业降、政府稳、家庭升。在企业杠杆率高位小幅下降、政府杠杆率总体稳定的同时,家庭杠杆率上升了8个百分点。同时,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与居民收入水平相背离,家庭负债与收入比率迅速攀升。考虑到我国在处置企业负债问题方面经验比较丰富,但在处置家庭债务问题方面缺乏经验,由此产生的潜在金融系统性风险值得关注。
精准脱贫
管清友指出,当十九大把主要矛盾定义为“不平衡”的时候,注定扶贫将成为一场运动。现在扶贫更多的是授人以鱼,但更好的方式是授人以渔,说到底,脱贫还是得靠产业,产业还得靠企业,对于像万达、海航这些似乎背负原罪的巨头来说,扶贫不失为一个自我救赎的好机会。
单独把乡村振兴列为一大任务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这一方面是落实扶贫,消除不平衡不充分,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城市病的出路。“要素下乡”的新提法值得关注,过去是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授人以鱼,现在是把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引到乡村,授人以渔。回想过去家电下乡带来的资本市场机会,这一轮要素下乡同样不可小视。
王青认为,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就是化解我国主要矛盾的两个主要抓手。扶贫方面,大幅降低绝对贫困人口比例,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既可为宏观经济的消费转型注入动力,也能有效解决潜在的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期,政府的分配政策将可能出现重大调整,财政资源会更多地向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有特殊需要的人群精准递送,扶贫将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甚至不排除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出现进一步松动的可能。
陈健恒、唐薇认为,之后的扶贫政策可能更多地与产业结合,和“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政策结合,提高扶贫政策作用的“持续性”。同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也有提高科学规划水平,避免政策滥用,大水漫灌的政策意图。但政府也要防范地方打着“扶贫”旗号来规避各种金融政策约束。
李奇霖:扶贫进入攻坚期,要在不降低标准、质量的前提下,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任务还很艰巨。资金来源包括几个方面。首先,预计财政资金将加大对扶贫的倾斜。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7年用于扶贫的专项资金将超过1400亿元,预计明年还将继续扩大。其次,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包括国开行与农发行的精准扶贫贷款。最后,预计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也将加大,近期已经有扶贫债成功发行。
污染防治
王青认为,过去40年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但在大气、水资源等生态环境领域也付出沉重代价,而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随着污染防治被纳入今后3年的三大攻坚战,中央在环保领域已经做出重要政治决断。2018年环保税将开征,具体征税力度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我们预计政府将在环保领域投入巨额公共财政资源,北方部分地区环保限产可能常态化。明年绿色金融、环保领域PPP项目有望成为市场聚焦点。
陈健恒、唐薇认为,从会议表述来看,明年对于产能建设的抑制力量不会减弱,但相应的环保设备,项目投入会有所增长,对于制造业投资可能形成一定的推动作用。
李奇霖指出,从中央对蓝天保卫战的重视程度看,环保限产可能会成为常态。在诸多污染防治措施中,包括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等,预计未来先进产能置换、煤改气等措施还将持续。
房地产政策
陈健恒、唐薇梳理了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态度:2015年年末对房地产的基调是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到“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对应2016年,仍在出台去库存、放开限购限贷的政策。不过,进入2016年,提出“建立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对应2017年,一方面,严控消费贷等无序流入房地产市场,房贷政策明显收紧;另一方面,增加土地供给,尤其是提出加大保障房供给、租售同权。2017年年末,提出要“完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效机制”——预计2018年,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区域的差别化调控进一步明显,且租赁住房市场或迎来快速发展。
其认为,本次会议仍强调“金融和房地产”的良性循环,做好风险防范,预计房地产相关的信贷环境仍偏紧,避免资产泡沫风险。对应到基本面来看,虽然信贷环境收紧下,未来商品房销售或放缓;但低库存以及保障房、租赁房,或带动商品房开发投资仍相对偏强。
管清友则指出,所谓长效机制,无非是金融、土地、财税、投资、市场五个方面,金融、投资已经调整,土地财税短期不好动,剩下的就是调整市场结构了。一是多主体供应,国企也可以利用自有土地;二是多渠道保障,自住型商品房、保障房继续扩张;三是租购并举,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租房在大城市可能成为趋势。
李奇霖认为此次会议以更进一步的细化来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理念。一是发展租赁市场,二是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三是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对于房地产税,他认为虽然近期关于房产税征收的讨论较多,但短期内还不具备征收条件:一方面,立法工作尚未完成;另一方面,充分授权、分类推进,即使是立法通过,到实际征收也有时间差。
姜超指出,居民加杠杆驱动本轮经济回升,但也导致地产泡沫大幅扩张。去年9月底、今年3月底和9月底,楼市调控不断加码。纵观各国经验,房价整体稳定、居者有其屋的前提条件是保障住房供给,尤其是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会议明确表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鼓励长租模式,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表述也从去年的“建立”转为今年的“完善”。此外,会议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实行差别化调控,意味着监管仍将保持定力,并因城施策。
此外,虽然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提房产税,但20日人民日报发表财政部长肖捷署名文章《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强调推进房产税立法和实施。而目前不动产全国联网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房产税的推进工作仍然值得期待。
王青认为,2016年10月份以来,我国各地已出台数百项房地产调控措施,房贷利率持续小幅走高,重点城市房价大幅上涨态势受到遏制,但居民的涨价预期并没有根本扭转,整体房价仍处在上行阶段。因此,预计2018年房地产调控不会“喘口气、歇歇脚”,部分地区还可能进一步加码。本次会议关于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表述已从上年的“研究建立”转为“完善促进”,我们判断,在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同时,2018年房地产税立法进程可能提速,不排除出现超预期进展的可能。
财政政策
陈健恒、唐薇认为,总体思路是在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和财政支出总规模受限的背景下,一方面要优化支出结构,保证对重点项目的支持,重点项目即是与三大攻坚战中后两个方向密切相关的项目,同时不过分强调地方债务的问题,也是要为融资留出空间。另一方面,政策强调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也与当前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品领域,达到即增加公共品供给,又不增加政府债务的政策意图。
管清友认为,财政政策的定调明显比前几年保守,前年是强调“加大力度”,去年是强调“更加积极有效”,今年只说优化结构,加强债券管理,和今年财政部连环炮式的规范文件一脉相承,往后几年财政的管理估计会越来越严,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之下,不可能再走老路。2015-2016财政的舒服日子结束了,而且依然没提阶段性提高赤字,2018赤字目标仍然是3%,不会动。
李奇霖认为明年财政领域有两个积极因素,一是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大概率将扩容,二是近两年的创新融资工具,如PPP专项债、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收益债券等,继续落地推进,对基建形成支撑。在财政资金投向上,强调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政策。扶贫、环保领域的财政支出力度与今年相比,可能会有较大幅度提升。
货币政策
陈健恒、唐薇认为,从历史上来看,当货币政策提到“闸门”或者“流动性闸门”都意味着货币政策处于收紧的基调上,比如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2013年全年以及2014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都提到了“闸门”。本次“闸门”的说法从“调节好”转向“管住”,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难有放松的空间;相应的,在货币政策偏紧、基础货币投放有限、严监管下货币乘数或下降的背景下,对应整体的流动性或仍然偏紧。
不过,会议也提到保持信贷、社融的合理增长空间,避免由于严监管而导致的融资下行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但银行回归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的情况下,核心的制约仍在于偏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偏低的超储率,制约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我们预计明年信贷和社融增速仍会出现一定的幅度的回落,只是回落未必很剧烈。
管清友指出,货币政策和流动性今年总体比较满意,表述比去年更加中性一些,新增了“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删掉了“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把“调节”货币总闸门改成了“管住”,不要期待明年的货币政策会明显宽松,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不大,有也是象征性的。所谓中性,就是不要再让市场有关于货币政策的大消息。
李奇霖认为,整体而言资金面会延续当前的紧平衡,货币政策也会加强预期管理。预计央行将继续根据财政支出力度、市场流动性等情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削峰填谷”平抑资金面的波动,维持紧平衡。多层次资本市场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IPO审核尽管变严,但发展股权融资的方向不变。考虑到企业对发行利率上升正慢慢适应,预计明年债券融资较今年也会有明显上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管清友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再提“三去一降一补”,是个重大转变。因为很多任务其实不能单纯的定义为去或者降,比如库存,有的地方其实库存不够,又比如杠杆,有的部门其实杠杆偏低,再比如成本,有的领域不降反升。他认为未来政策协调会加强。
但姜超认为,从表述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二是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总结来看,破除无效供给、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分别对应“三去一降一补”中的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陈健恒、唐薇认为,强调国有资本而非国有企业做优做大,意味着盈利性经济性可能成为评判国有资本经营质量的重点,国有资本/企业可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空间。虽然没有和去年一样强调“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但我们认为政策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管清友指出,在一贯重要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用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说法,搁置争议,更加务实。关键还是国企改革。十九大把做强做优做大的对象从“国企”调整为“国有资本”,管资本的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这意味着国资委(就是会议提到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必须转变职能,甚至撤销。
姜超认为,分企业性质看,一方面,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主要通过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来实现。包括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近期国企改革再度提速,目前第三批混改试点名单已经确定,共包含10家央企和21家地方国企。人民日报也援引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央企层面的公司制改革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成,而各省国资企业的改制率已达95.8%。
另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主要通过落实保护产权政策来实现。既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也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现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