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应用推广 注重人才培养——“会计数字化转型的中国经验暨影响中国会计行业十大信息技术评选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深秋初冬的北京秋高气爽,层林尽染,迎来一年中多彩的季节。近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久其软件协办的“会计数字化转型的中国经验暨影响中国会计行业十大信息技术评选专家座谈会”在北京金隅喜来登酒店举行。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勤,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韩向东,久其软件董事、高级副总裁曾超,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蒋占华,中国联通财务部副总经理陈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海林,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MPAcc主任杜美杰,李宁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赵东升,用友大财税产品总监葛建元,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信息技术总监韩海晏,北京东方龙马软件发展有限公司 CEO李卓洋,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梁浩东,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刘全喜,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李纪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兼审计部总经理王文章,北京至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励,山东健康养老集团外部董事、财务总监冯兴登参加座谈会。

久其软件首席业务咨询专家、解决方案总监史瑞超主持会议。

打造会计行业数字化变革的风向标

刘勤首先就影响中国会计行业十大信息技术评选活动(以下简称“十大信息技术”或“评选活动”)的背景、评选设计、样本与投票、结果分析及社会影响向与会专家作了分享。

评选活动的首次举办可以追溯到2002年。此后至2017年再次启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8年。

刘勤介绍,2023年评选活动对比去年有六处新变化,包括修订活动主题、明确使命愿景、增加分析维度、优化专家结构、迭代候选技术和反映最新趋势。其中,将活动主题从“影响中国会计人员”修改为“影响中国会计行业”;评选活动的使命为“探索会计科技的发展趋势、推进中国会计数字化转型、引领会计从业者职业发展”愿景是“成为会计行业数字化变革的风向标”。

2023年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信息技术分别是:(1)数电发票;(2)会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3)财务云;(4)流程自动化;(5)电子会计档案;(6)中台技术;(7)新一代ERP;(8)数据治理技术;(9)商业智能(BI);(10)数据挖掘。

2023年五大潜在影响技术排名分别是:(1)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2)大数据多维引擎与增强分析;(3)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4)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5)自适应人工智能。

韩海晏提出,评选内容可从信息技术和应用场景两个角度作区分;同时将技术和应用场景相结合,在评选前除了进行技术解读外,对案例或场景也做解读;此外,评选后可以尝试做一个动态可扩充的案例集,让企业参与其中,与实际应用匹配结合。

会计和审计同源,王文章提议,可以考虑把评选活动扩展到审计技术,或者称为会计审计技术。2023年两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的意见》中,很多工作跟审计密不可分。今年5月召开的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实现审计的全覆盖,这就倒逼大数据审计,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按照传统的人工抽样审计很难实现全覆盖。

王立彦从调查的角度就评选活动表达了看法。他指出,调查有两个核心指标,一个是信度,一个是效度。评选活动的信度是可靠的,主要考虑的问题集中在效度上,并针对效度从选项和结果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2024年评选活动即将启动,刘勤表示,要持续不断地迭代,把评选活动做得更完善,更具实用价值,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建立可落地应用的技术标准及评价体系

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数据应用成为成为构建数据驱动型企业的核心。近期,财政部已经明确,数据列入财务报表,被视作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五种生产要素,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韩向东指出,如何将企业现有的业财信息数据化、如何使数据成为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数据资产,进而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建模、数据应用实现价值创造,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的核心挑战。

曾超认为,近年来受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国家政策引导影响,企业智能财务体系建设已经从面向问题的局部建设模式,应用向支撑战略系统化整合阶段过渡。聚焦十大信息技术来看,数据类相关的智能化应用正在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以电子凭证、数电发票为代表的财税数据公共服务一方面影响了企业自身数智化转型的路径,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财会监督能力,降低了企业数据要素的流通成本。

蒋占华建议评选活动要大众化、实用化。他认为,无论是评选活动还是会计信息化本身,建立一套能落地的标准体系以及标准的评价体系很重要。此外,会计信息技术的词语表述应标准化,且通俗易懂。

赵东升建议,十大信息技术不能停留在概念上,可以选取成熟的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成功案例或应用场景作为信息技术的评选项;此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去思考数字化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最好能够进行评估。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果不能带来明显的收益,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上项目将面临新的挑战。

严励建议,一是增强活动评选过程的互动性;二是信息技术应有实践支撑,将技术应用和价值创造相结合;三是目前的十大信息技术除了关注头部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外,应更多应考虑到中小微企业所关注和可以实现的技术应用。四是对于一些技术术语应规范化、通俗化,可以考虑建一个技术术语词典。

冯兴登认为,十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新技术的产生;二是因业务而催生的新技术,如司库体系的建设;三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数据资产如何服务好企业的发展。

李纪建从银行业实操的角度提出,在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等维度下功夫,尤其对于最基层单位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面应给予关注。

数据治理是智能化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陈沛指出,当前热点通用大模型的前提条件是所有数据必须经过治理,形成数据中台,形成统一的数据字典、词典和统一的表,表就是语法构建,然后进行训练、找差距、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完善形成大模型。

葛建元指出,数据中台、数据治理在实际的深度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共同的痛点,如虽然看到了成本的下降,但其原因是原料、人工、制造费用、生产材料等问题,还是工艺、材料质量等问题无从知晓,数据治理在应用的时候并不能解决深度分析问题,也解决不了业财融合问题。

梁浩东提出,当前智能财务和财务共享面临的三个问题包括:一是智能财务数据清洗;二是在保证数据安全前提下的数据开放;三是财务信息化的优化。

刘全喜以自身企业的实践体会谈到,多年前无论是人工或是电算化,都实践应用的很好,而现在这么多技术手段,界面反而凌乱、复杂。他建议先解决好基础性的内容,再聚焦前瞻性、前沿性,瞄准国际一流方向。  

王海林认为,当前热炒的大模型要真正应用到企业,其基础一定是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而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多元化的数据支撑,数据量越广泛、多元,训练出来的大模型可用性越强、效用越好,这就需要企业在数据共享方面改变思维和观念,不能只想着无偿使用别人的数据,却不愿意免费无共享自己的数据。

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

杜美杰就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信息技术是非常专业、门槛很高、系统性强的学科,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问题,如何把需求方的实际需要融合到供给方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未来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无缝对接到社会需求中去。

李卓洋提出,要想将十大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必须把宏观架构和微观颗粒度有机结合起来,技术再好如果不应用于实践中,其价值会大打折扣。而要做好十大信息技术的数据架构思维和数据底层治理,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要从业务、财务、技术三个维度培养人才。

座谈会现场专家们畅所欲言,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刘勤作总结讲话,对现场提出的部分问题作了回应,并表示将认真整理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完善评选活动,通过信息技术评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记者 滕娟)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